全省447个专业镇集聚大量创新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创造了全省1/4的R&D投入、1/3的经济总量、近40%的工业产值、近1/3的农业产值。当前,专业镇建设对深入推进实现“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陈建敏(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张熙(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研究员)
◎本文责编/郭芳
专业镇是以镇(街道)为基本地理单元,以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特色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新型经济发展形式,是集群经济的突出体现。专业镇的形成和发展有力促进广东主导产业体系的完整构建,对广东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聚焦公共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攻关突破,加快广东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以创新网络带动集群经济,在电子信息、家电家具、照明灯饰、纺织服装等诸多产业领域加快了对世界先进水平赶超,造就了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产业集群。
截至2023年,全省447个专业镇集聚大量创新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创造了全省1/4的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1/3的经济总量、近40%的工业产值、近1/3的农业产值。在广东,以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核心工作的专业镇和以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为核心工作的高新区比翼齐飞,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集群创新驱动产业与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子。
专业镇特色产业集势成群,夯实“百千万工程”发展基础
“十四五”以来,特别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把“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作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提出要建强专业镇,加快建设形成一批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强镇。
当前专业镇建设对深入推进实现“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是有助于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湾区产业集群。专业镇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截至2022年末,珠三角专业镇特色产业总产值2.8万亿元,特色经济企业数超过17万家。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专业镇达12家,超百亿元的专业镇达163家。特别表现在珠三角,消费电子(长安—寮步)、家电(北滘—南头)、家具(乐从—龙江)、建筑陶瓷(南庄—石湾)、照明灯饰(古镇—横栏—小榄—蓬江)等产业领域已形成规模全国领先甚至世界领先、技术相对领先的超大规模产业集群。
二是有助于铸造区域均衡和城乡平衡发展的稳定器。据统计,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专业镇数量占全省的比重约为60%。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专业镇进一步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实施集群战略做强做优的重要抓手。如清远英德红茶500亿级和潮州枫溪陶瓷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计划,河源源南镇水经济产业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等。同时,专业镇对农业为主的云浮、梅州、河源、揭阳等地市的经济贡献度超过50%,对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汕头、江门、潮州等地市的经济贡献度超过70%,为缩小当地城乡差距,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起到了磐石作用。专业镇发展还推动了区域品牌和区域性强镇的崛起,形成了如高州根子荔枝、新兴簕竹(温氏)养殖、英德红茶、阳西水产、大埔蜜柚、丰顺电声、顺德家电、虎门服装、古镇灯饰等一大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强镇。
三是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在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广大农业专业镇构成的优势集群基础已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抓手,有效引领和带动区域农业特色化、高附加值化发展。如在公布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中,依托农业专业镇基础开展的占比超过72%。以农业初级产品加工、原料提供为主导产业的部分专业镇,依托专业镇建设,在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都取得较快进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多向发力,造就更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产业集群
为加快推进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千万工程”,更好发挥专业镇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打造新兴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支持专业镇建设,造就更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产业集群。
一是要“升”。结合省委省政府“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要加强重视和支持创新型专业镇升级工程。广东曾探索和超前部署过“创新示范专业镇”和“双提升专业镇”计划。事实证明,列入建设计划的专业镇都成长为区域强镇和产业强镇,对区域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产业创新源和经济领头羊的作用。当前,全国集群发展正趋向于创新集群和制造集群的分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亦需众多创新型专业镇的支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诸多面临创新速率放缓的集群更需要创新型专业镇发挥创新核心和产业辐射的战略作用。因此,我们亟须强化顶层设计,以新的发展思路和工作布局,组织省市县镇联动,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百个创新型专业镇及专业镇联合体,打造先进,引领示范,辐射推广,引领带动全省集群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二是要“图”。结合“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研发和部署专业镇产业创新路线图计划并有效组织实施。2010年至今,广东省研发和部署了23个专业镇产业技术路线图或区域产业技术发展规划,为集群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规划了清晰的发展路线。事实证明,在技术路线图方法的指引下,佛山陶瓷、阳江刀剪等集群或者成长为世界级集群,或者在传统产业中长久保持创新优势。因此,可以将技术路线图方法作为“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中推动专业镇做大做强的战略抓手,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核心阶段目标,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全省产业科研力量,强化技术前瞻,强化创新动能,制定动态更新、可学可用、短中期结合的专业镇产业创新路线图并有效组织实施,引导全省专业镇产业动力向创新转变,产业技术向原创转变,实现专业镇二次革新。
三是要“服”。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按照“百千万工程”部署,围绕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核心,深入加强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建设和充实专业镇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促进全省专业镇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当前,全省超过90%的专业镇建有各具特色的协同创新平台,小榄生产力、北滘工业设计城、西樵南方技术创新中心等超100家平台成为区域和行业中重要的创新加速器和产学研合作的集聚中心。当前,专业镇协同创新平台在产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正在呈现区域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产业性研发中心的分野。因此,亟须依托既有专业镇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强化全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以支撑县域经济和镇域经济创新转型。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专业镇联合,成立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或相关产业技术协会机构,作为行业和区域科技服务的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速对区域性行业性专业镇创新平台的全省镇区覆盖,为专业镇、建制镇等对接、引进、集聚创新资源,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构建平台支点;另一方面,进一步吸引整合高校、科技机构和研发企业的特色产业优势创新力量,有条件的共同组建专业镇公共(共性)技术研究院,在专业镇形成全链创新、全域创新的发展格局。
四是要“准”。专业镇要立足“百千万工程”关键创新平台定位,进一步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加强镇域创新要素布局。探索“一校一研一镇一业一企一策”模式,精准引入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培育,造就更多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加快专业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创新突破成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育成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产业前沿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突破,制定产业技术标准,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营造精准、贴身、高效创新服务环境。
五是要“合”。专业镇要多方协同,互助合作,完善多方协同创新机制,强化镇域协同创新效能。强化省市县镇(街)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政、产、学、研各方面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引进、成果转移转化等科技帮扶工作,引导包含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在内关键平台开展联动、合作。构建镇域开放型创新体系,引导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专业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产业关联度高、企业发展互动性好的专业镇开展合作,助力各地市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转移园区等各类科技园区高质量创新,多翼齐飞,并驾齐驱,切实提升区域协同合作效能,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来。可以探索专业镇帮扶机制,助推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专业镇间互补合作共赢,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网编:卢益飞
微信公众号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电话:020-83163415
传真:020-83163256
邮箱:zyzgd@163.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连新路171号3号楼301室
邮编:510033
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00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