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业镇

返回 政策详情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决定

作者:cyz   发布时间:2012-08-03    

(2012年719)

        为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发挥专业镇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中的重要作用,现就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作出如下决定。

    一、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重大意义。我省专业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我省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和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成为推动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发展模式。当前,我省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科技创新日趋活跃,要求专业镇必须加快转型升级,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对于加快经济结构有效调整,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和集中进行环境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引领,创新支撑,平台提升,品牌带动,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使专业镇发展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成为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三)发展目标。力争经过五年发展,专业镇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专业镇的经济规模、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辐射作用都有明显提升。
    ——专业镇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省专业镇GDP总量突破2.5万亿元,占全省GDP的三分之一以上;省级以上专业镇达到500个以上,具有创新型产业集群特征的专业镇达到150个以上,培育工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专业镇10个以上、超百亿元的专业镇120个以上。
    ——专业镇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组建专业镇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300个以上,每万人口R&D(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达到60人以上,专利授权量达到3.5万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
    ——专业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专业镇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比例明显上升,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比例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先进性特征进一步强化,产业的集聚力进一步增强。
    ——专业镇辐射作用逐步增强。专业镇在创造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著,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更加活跃。
    二、加快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
    四)实行“一镇一策”产业转型升级改造。省、市科技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各专业镇主导产业特点、发展阶段水平、资源禀赋条件等,遵循产业经济发展规律,通过产业生态评估把握转型升级需求,研究制订“一镇一策”的扶持发展政策和技术改造升级措施,制定具体的产业技术升级路线图,推进专业镇加快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统筹兼顾专业镇与中心城区建设,推动完善分工协作关系,逐步构建产业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实现专业镇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推进。
    五)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依托专业镇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完善链条、集聚发展,打造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支撑、商业模式先进、以生产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企业集聚化、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各地要从全省产业布局和当地突出优势出发,明确专业镇产业定位,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规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加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之间产业的融合发展和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
    六)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生产控制系统、生产线信息集成系统等技术,着力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力推进软件服务企业与中小企业对接,逐步建立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财务管理、数据存储等服务的云服务平台。支持专业镇企业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挖潜改造升级,开展工艺创新,提高企业整体技术能力。
    七)鼓励专业镇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专业镇发展高速加工、精密加工、复合加工、智能化加工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积极发展以数字化为特征的设计技术、测量技术和控制技术,掌握一批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增强大型成套设备和终端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能力。在有条件的专业镇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重点试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示范基地,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技术支撑。
    八)加快发展专业镇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在专业镇融合发展,增强商贸会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其对专业镇的支撑、引领和服务功能。实施专业镇“广货北上西拓”计划,在全国重要城市和地区建设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大力发展集群销售业。依托广东现代服务交易中心、高等学校和主体科研机构建设综合型、多功能、一体化服务产品超市,培育专业镇服务外包基地和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九)推动发展专业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选择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文化创意、灯饰等产业关联度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镇,扶持发展高端电子信息、LED、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专业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专业镇规模生产优势和专业市场优势,吸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成果到专业镇进行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专业镇与高新区联动协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服务和配套产品。
    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专业镇。在农业基础较好的粤东西北地区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发挥农业专业镇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推进全省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加快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城镇规模以上工商企业参与农业开发,积极推行“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利用现代流通和营销体系,提升专业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加强专业镇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着力提高专业镇自主创新能力
    十一)突出企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进专业镇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使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决策与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创新利益分配主体和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驻企业。
    十二)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制定专业镇的纺织服装、五金、陶瓷、家电、家具、食品、文化产品、皮革皮具、玩具、特色农产品、电子信息材料等产业技术升级路线图,选准专业镇关键共性技术和攻关方向,实施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以专业镇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为节点,运用产学研结合模式组建专业镇协同创新网络,开展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纺织、注塑、印刷、包装、木工、制鞋、电气、五金模具、陶瓷、石材等机械产品数控化共性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装备,建立创新应用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为推动传统机械装备产品升级至“数控一代”提供技术支撑。
    十三)集聚国内科技资源支持专业镇技术创新。充分运用省政府与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产学研合作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集聚国内科技、人才资源进入专业镇,实施“一校一镇,一院(所)一镇”行动计划,重点提升专业镇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配套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省内外高等学校在专业镇设立大学科技园专业镇分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创新活动。
    十四)推动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以行业大企业为龙头,以行业协会为基础,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针对处于产业链上下游联系密切的专业镇,突破镇的行政区域限制,开展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生产流程协调、产业配套协助等工作,提升产业链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配套能力。
    十五)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支持专业镇注册集体商标,创建、培育产业集群公共品牌,提高特色产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引导和鼓励企业申请认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鼓励专业镇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推广执行国际国内先进质量标准,大力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质量安全信息资源,提升产品质量。
    十六)建设高水平的科技产业园区。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特色鲜明的原则,在基础好的专业镇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园,集聚创新平台、服务平台。鼓励兴办专业化产业转移园和民营科技产业园,积极推动土地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三资融合”。对专业镇产业集聚度高的重点工业园区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储备,将专业镇发展土地审批纳入“绿色通道”。
    十七)突出专业镇人才队伍建设。采用“校镇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支持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与专业镇合作,推进实训人才基地建设。实施专业镇人才“校企双制”、“订单式培养”计划,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积极引进创新人才,在专业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运用岗位招聘、柔性引进、积分制入户等形式吸引各类人才到专业镇创新创业。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在职称评审要素方面更多地向在专业镇工作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允许用人单位把引进人才的购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列入成本核算。
    十八)推动专业镇参与国际合作。鼓励专业镇与国内外知名产业集聚区交流合作,实现信息交流、技术合作、产业对接和市场共享。支持企业参与申报欧盟和世界银行国际产业合作项目,推进粤港澳台科技合作共建专业镇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专业镇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四、健全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十九)加快建设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总结推广中山市小榄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经验,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按照市场规律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与专业镇主导产业紧密结合、服务功能完善、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的全链条综合服务体系,优化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环境。
    二十)加快建设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加大对专业镇企业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鼓励和支持专业镇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信用制度,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发展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信用放款等信贷创新产品。通过互助担保、联合担保等方式,推动以专业市场、产业园区或行业为单位组织企业商圈,直接对金融机构融资。探索和组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全面拓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中小板、“新三板”等股权交易市场上市直接融资或实现股权流转。建立科技金融资源数据库,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提供支持。
    二十一)加快建设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企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的设计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到专业镇设立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专业镇设立分实验室、分中心等分支机构。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赋予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更多的服务功能,强化其自身“造血”能力,建立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反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实现两者相互支撑、良性循环发展。
    二十二)加快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专业镇建立和完善特色产业创新资源数据库与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开展行业信息情报分析和技术信息情报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市场供需对接信息服务。运用云技术提供网上技术信息检索、网上技术成果交易、网上技术情报定制等多种服务,设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热线,组建由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组成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快速反应小组。建设创新要素交流和互动的网络平台,发展专业镇技术创新服务实体,探索完善以省中心和专业镇站点相结合的创新支援网络。
    二十三)加快建设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支持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平台与技术机构在专业镇建设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特色产业技术检验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等,为专业镇及周边地区相关企业提供测试、检验、认证等服务。帮助和支持专业镇龙头企业申请检验检测分类管理一类企业,减少其出口产品抽检批次。
    二十四)加快建设标准体系服务平台。引导专业镇通过产学研合作制定相关地方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加快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能效标准、环保标准及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建立行业标准数据库,提供标准咨询与技术服务,建立国际标准跟踪机制。支持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联合行业协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积极开展企业标准化试点工作。
    二十五)加快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促进专业镇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专业镇建立工作站,并为专业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对接、托管、孵化等服务。在专业镇内培育和发展一批省级专利运营基地。通过政府采购、补贴等形式,推动高等学校、公共研发机构和企业向专业镇企业授权许可使用其知识产权。积极扶持一批专业镇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支持企业以知识产权共享和共同维权为纽带,建设专利联盟,实施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发展策略。推动专业镇针对重点产业和产品开展专利态势分析和预警工作,帮助企业掌握全球创新状况,增强产业发展和创新活动的前瞻性。加强专业镇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二十六)加快建设教育培训服务平台。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机构或组织,组建专家培训团队,开展品牌策略、企业营销、标准法规、知识产权等系列专题培训。依托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特色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推动面向专业镇的培训机构发展,推动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标准建设。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劳动普法教育、职工心理健康教育、企业员工素质拓展等培训。
    二十七)加快建设物流服务平台。加快专业镇重点物流企业的运输、仓储、配送、信息设施和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共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支持专业镇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合作,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物联网技术等物流技术攻关与应用,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专业镇农产品物流体系。
五、努力营造专业镇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二十八)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专业镇转型升级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改进领导和工作方式。科技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农业、财政、税务、国土资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工商、质量监督、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和各有关金融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省专业镇发展再上新水平。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各地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营造良好氛围。
二十九)加强扶持,优化服务。统筹运用现有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创新型产业集群专业镇的扶持力度,引导各市、县(市、区)财政及社会投入相应配套资金,用于推进专业镇创新平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引进等工作。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专业镇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鼓励专业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三十)加强创新,深化改革。开展专业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属于省政府认定的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特大镇,可依法赋予在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方面的部分县级行政管理职权。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对涉及专业镇项目的审批环节实行限期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按规定减免相关规费。
(三十一)加强考核,科学评估。制定专业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评估实施办法。每年定期对专业镇进行评估考核,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监测。经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机构组织认定的省级专业镇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优先申报认定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